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传授 >

宿州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?宿州市有什么地域文化?

宿州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?

地理位置

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,襟连沿海,素有安徽省北大门之称。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、徐州市接壤,南临蚌埠市,西至西北与淮北市、河南省商丘市、山东省菏泽市毗邻。介于东经116°09′—118°10′、北纬33°18′—34°38′之间,总面积9939平方千米。

地质构造

宿州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区的淮北盆地一穹隆分区。丘陵地区基岩局部出露,岩性以寒武、奥陶、震旦纪白云质灰岩为主。含有部分页岩、砂岩、石英岩。由于受多次地壳运动的影响,岩石多支离破碎、裂隙溶洞发育,透水性强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较广,岩性为粘性土,砾石及砂。区内构造有东西的构造带、新华夏构造带、弧形构造带、南北向构造带。自南向北有蚌埠、固镇、沛县三个东西向隆起,隆起之间为相对的凹陷区。宿州北部的苗安、灰古至四铺一线,有东西断层,此断层对淮北水文地质条件起着控制作用。断层以北的相对上升区,为基岩地下水强径流交替带,断层以南基岩地下水降径流滞缓,水质水量较北部有明显差异。

气候特征

宿州市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带,在中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。主要气候特点是:四季鲜明,雨热同季,光照充足,降雨适中,无霜期长。宿州市冬夏长而春秋短,春秋—般不足2个月,夏季110—115天,冬季137天左右。宿州市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、果树和林木的生长,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。但是,由于宿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,同时又受黄河、淮河两大水系及海陆气候的影响,冷暖空气交汇频繁,天气变化剧烈,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强烈,干旱、洪涝、大风、冰雹、连阴雨、低温霜冻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,给工农业生产、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。

宿州市有什么地域文化?

龙城画派

“龙城画派”,发端于明末,形成于清代中期,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,因为活动中心在安徽萧县龙城镇,故称“龙城画派”。这一时期,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有王之麟、许辉祖、吴作樟、张太平、路荫南、侯子安、谢来占、王为翰、袁汝霖、刘云巢等,他们冲破笼罩画坛的“四王”画风,追逐时代新潮,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,以泼辣豪放的笔触写实,师法自然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,技法意趣趋于相同,融合南北,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和流派。

石刻艺术

萧县汉画像石的大量出土,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和壁画艺术的宝库。2008年,“萧县石刻”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萧县石刻技法分平面刻和主体刻两种,平面刻又有平刻和浮雕之分,大都为剔地浅浮雕;表现手法可分阴刻和阳刻。在萧县石刻中,几乎可以看到中国石刻艺术中所有的技法和刀法。

坠子戏

坠子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在安徽戏曲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。坠子戏是一个具有浓郁淮北乡土气息、艺术个性化很强的地方戏曲剧种。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、丰富多彩,抒情性很强,大气动人;花腔小调幽默诙谐,衬词衬腔优美华丽;悲苦的“大寒韵”可催人泪下。坠子戏的表演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有些表演程式是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拟提炼而成的,具有较强的乡土化色彩。坠子戏的剧目大多由单口坠子戏中的“段子话”(说唱小段)与“蔓子话”(大部书)改编而成。其中传统大戏百余出,小戏、折子戏40余出,大小现代戏50多出。

四平调

四平调起源于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,在“砀山花鼓”的基础上,吸收评剧、京剧、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。为花鼓曲调配乐,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,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,取花鼓戏唱腔“四平八稳”之意,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,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。由于四平调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,有证有据,被业内专家称之为“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”,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,2006年5月20日,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4年12月3日,“砀山四平调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标签: 宿州市的介绍 宿州市的风景 宿州市的

热门资讯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